医院动态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动态 > 医院动态
张国明教授团队小儿眼底病研究成果登载于ARVO会刊
来源 : 深圳市眼科医院 时间 :2025-08-28
分享到:

  近日,深圳市眼科医院张国明教授团队在国际眼科学权威期刊——ARVO会刊系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IOVS; 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TVST)连续发表两篇小儿眼底病相关研究论文。研究聚焦于视网膜母细胞瘤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儿童致盲性眼病,围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及代谢组学特征分析展开,展现了团队在前沿技术应用与疾病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01

视网膜母细胞瘤智能分类与分割量化系统


  深圳市眼科医院胡亚柔博士为共同一作第一作者,深圳市眼科医院张国明教授为主通讯作者,在《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RB-Care: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for automatic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surveillance of retinoblastoma”(一种用于自动定量评估和监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系统)的论文。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许多患儿因确诊延误(常以白瞳症为首发体征)而进展至晚期,导致高眼球摘除率与死亡率。客观精准的评估对RB诊疗全程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国际分期(IIRC)的重要依据,更为疾病诊断、治疗前决策、疗效追踪提供关键支撑。为此,我们研发了AI系统RB-Care,实现RB自动分型与量化评估,为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决策及病情监测提供新范式。RB-Care基于1182名婴幼儿的3730张广域眼底图像搭建:分类模型精准识别图像中的细微播散病灶,自动将图像分类为正常、无播散灶、有播散灶,准确率97.34%、AUC99.70%;分割模型通过对肿瘤与视盘的像素级边界检测(mIoU值为96.70-99.99%、Dice值为97.80-99.99%),获取肿瘤和视盘大小以及二者距离的精确量化数据。RB-Care在分类与分割任务中均展现卓越性能,可基于多种测量方法量化肿瘤尺寸及肿瘤与视盘间距,为临床工作中RB的精准管理提供智能工具。



0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泪液代谢组学改变


  深圳市眼科医院范梓欣博士为共同一作第一作者,深圳市眼科医院张国明教授为通讯作者,在《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发表题为“Alteration of Tear Metabolomics Profiling in Infants With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泪液代谢组学改变)的研究论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全球范围内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筛查方式依赖于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昂贵的仪器设备,亟待开发新型筛查手段以改善目前筛查困境。泪液采集为非侵入性且操作简便,检测泪液代谢物改变可能可以作为ROP筛查的辅助手段,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前瞻性研究纳入了23例ROP患儿和24例未患ROP的早产儿,采集泪液样本并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ROP患儿泪液中,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醛、咖啡因和海藻糖的表达上调,而尿酸、二高-γ-亚麻酸、诺卡酮、吡哆醛、鸟氨酸、6-酮-前列腺素F1α、腺苷和四氢皮质醇的表达下调。差异泪液代谢物主要与维生素B6、嘌呤、咖啡因、精氨酸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相关。这些泪液代谢物可能作为潜在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用于辅助ROP筛查。



△通讯作者:张国明教授 主任医师


  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深圳市眼科医院儿童眼底病科专家,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眼底病科学科带头人,亚太视网膜协会(APPREA)成员、广东省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深圳市眼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深圳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深圳市特聘岗C类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涵盖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Medical Image Analysis、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Scientific Data、EPMA Journal 等;主编及副主编眼科专著5部,参编专著8部,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奖励共9项。担任《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新进展》等期刊编委。


△第一作者:胡亚柔暨南大学眼科学博士


  眼科学博士,现就读于暨南大学。硕士及博士期间均从事眼底病专业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小儿及成人眼底病。累计发表 SCI 论文 8篇,其中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 SCI 论著 3 篇,主要发表于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等期刊。获得“暨南大学优秀毕业生”、“暨南大学优秀规培医师”、“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骨干”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 项。


△第一作者:范梓欣深圳市眼科医院 眼底病科医师


  眼科学博⼠,毕业于中⼭⼤学临床医学⼋年制,清华⼤学深圳国际研究⽣院-深圳市眼科医院联合培养博⼠后,从事眼科临床诊疗和科研⼯作,尤其专注新型诊疗技术研发。主持科研基⾦ 1 项,参与国⾃然⾯上项⽬、省⾃然及深圳市科创委项⽬多项。深圳市“医疗卫⽣三名⼯程”项⽬团队成员。以第⼀作者(含共⼀)发表 SCI 论⽂ 10 余篇,包括 Bioactive Materials、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等期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项。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