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与眼表疾病专业组
2011-03-10
角膜与眼表疾病专业组承担着深圳市眼表疾病及眼外伤专业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本病区学科整合了眼表疾病和眼前段外伤等多个学科,专业队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专业方向明确,并与多个专业组开展横向合作。 本专业组的前身是角膜病组。1993年,组建角膜与眼表疾病专业组。专业组拥有国内一流的医疗设备,从事角膜病学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省市多项科研课题并取得多项成果,承办省、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新项目。目前,眼表疾病平均日门诊量已超过200人次,每年的眼表疾病手术量1000余例,其中,角膜移植手术量达150例以上。 1、1999年成功施行深圳市首例捐献的角膜移植手术。 2、2000年开展省内首例Fyodorov- Zuyev人工角膜植入术。 3、2001年开展市内首例临时人工角膜下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异体角膜移植术。 4、2002年在国内开展首例铆钉型角膜移植手术。 5、2003年在市内开展首例临时塑胶片联合自体转位角膜移植手术。 6、2004年创用国内首例Doll型角膜移植手术。 7、专业组还同时与其他多个专业组开展横向合作:开展了各种泪小点栓子的植入治疗、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知觉计等检查、结膜下注Avastin的临床观察与研究、与视光学科合作开展角膜移植术后散光的治疗;与小儿眼科合作治疗患有角膜疾病的先天性疾病患者,建立角膜移植术后弱视训练程序,减少由于角膜原因引起患儿弱视治疗延误的情况;同多个专科加强合作开展临时人工角膜下异体角膜移植联合后段玻璃体切除等复杂高难度手术。 本专科应用“一体化”的理念修复眼外伤,借助全院学科齐全和现代眼科检测技术的水平,从眼球解剖、美容外观、视功能改善综合性治疗眼外伤。开展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自体角膜原位转移联合带虹膜人工晶体植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人工角膜手术、复杂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手术、危重外伤眼的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化管理的医学重点学科;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达到广东省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达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已成为全市、省级的技术指导中心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承担暨南大学医学院和湖北中医学院的研究生教学任务,已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4人。 该病区负责管理的深圳眼库成立于1999年6月,院长黄丽娜博士任眼库主任,姚晓明博士任眼库执行主任。眼库率先在国内设立眼库协调员。截至2009年9月,已有3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市民向眼库捐献角膜,深圳已成为中国大陆接受角膜捐献最多的城市。该眼库完善的实验设备和专职的眼库技术员,确保了用于临床角膜移植的供体的安全可靠。 本病区与深圳国际商会、深圳狮子会、深圳潮青委员会等慈善组织合作,先后开展了云南普洱、广西贵港、广东乐昌、福建南靖、山西永济、内蒙古根河、黑龙江伊春、贵州威宁、安徽界首等地的白内障扶贫活动,共完成10000多例白内障扶贫手术。 本病区学科带头人 姚晓明 临床医学博士,眼科主任医师,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角膜及眼表病区主任,眼库执行主任。主编《眼库》、《眼表手术学》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学》等学术著作。参编《角膜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现代角膜移植及角膜激光手术》和《实用眼表病学》等。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创新了双板层角膜移植、Doll型角膜移植和铆钉型角膜移植等手术方法。目前主持深圳市科委的两项科研课题。主持开展“眼表疾病新进展”研究与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2008年8月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乙烯醇水凝胶人工角膜在兔眼碱烧伤动物模型实验中喜获成功,200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在国内外知名专业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文章2篇)。 秦 波 医学博士 眼科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眼后段外伤专业组责任医师。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8项,在国内外知名专业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SCI收录文章2篇)。《国际眼科杂志》(IJO)的特约审稿人。 黎 明 深圳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角膜病专业硕士学位。《Tear Function and Goblet Cell Density after Pterygium Excision》一文,2005年发表于SCI系列的EYE杂志。参与的《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系列防治研究》获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等奖一项和2005年广东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眼科专业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参与《眼表手术学》及《手法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编撰工作。 参与了香港中文大学眼视光学系同学的带教实习(2000年3~4月)工作、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学的带教实习(2000年11~12月)、参加美国Helon keller基金会资助的防盲、扫盲活动(2002年1~2月广东阳江),深圳狮子会组织的在全国各地的防盲扶贫活动及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学系临床实习带教工作。 聂丹瑶 深圳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主治医师,中山大学角膜病专业博士学位。于国家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参与的研究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005年);曾参与多部书籍教材的编写工作,包括:《角膜手术学》,《晶状体病学》,《眼科学》等。于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及学习期间参与多个国家级及临床重点研究项目(2004)的研究,并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称号。曾参与多级香港中文大学和中山大学本科学生的带教工作,工作期间多次参加狮子会组织的防盲助盲活动。 于 莉 眼库技师、住院医师,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硕士学位。 袁凤波 助理研究员,眼库专职技师。
斜视弱视及小儿眼科专业组
2011-03-10
1989年初, 设立斜视与小儿眼科专科门诊,开始斜视矫治手术和弱视治疗。
1993年开设专家门诊。协助市残联低视力康复工作,深圳地区计划生育眼科残疾患儿鉴定所在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立斜视与小儿眼科专业组。
2002年完成专业组梯队层次构建,业务迅速崛起。在深圳及周边地区儿童及家长中赢得好评并享有声誉。
学科带头人
刘春民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专业组责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罕少见疾病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医药杂志》、《中国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常务编委。深圳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残疾儿医学鉴定专家,深圳市健康教育讲师团资深专家。
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论著5部,译著1部。
专业组成员
邓宏伟 博士 主任医师
韩 冰 硕士 副主任医师
周 凤 硕士 副主任医师
贾惠莉 硕士 副主任医师
学科优势
眼球震颤、弱视、斜视,屈光异常和其他儿童眼病诊断与治疗。
学科研究方向
弱视治疗研究,斜视治疗研究,小儿遗传眼病研究,小儿神经眼病研究。
该专业组在疑难复杂斜视诊治、弱视研究和治疗及先天性眼球震颤诊治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学科组先后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课题6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2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学术论著10余部,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1项。
玻璃体视网膜病科
2011-03-10
深圳市唯一的最大规模开展眼底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专科。居广东省第二位眼科医院的骨干科室。1988年中山眼科中心古洵清教授来院创建眼底病专科,开展视网膜脱离激光与手术治疗。1993年引进现代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治疗技术。21世纪之交连续引进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眼底病、玻璃体视网膜病专业的硕士、博士高专业人才。目前开展现代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各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外伤所致的眼底病变、黄斑部疾病,严重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儿童眼底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眼内肿瘤探查、活检及局部切除等。 学科带头人 赵铁英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玻璃体视网膜病科首席责任医师。深圳市医学继续教育中心兼职教授,深圳市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 2006~2007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眼科访问学者。 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承担市级科研课题2项,《黄斑疾病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科专业组成员 曾 键 本科 主任医师 曾任首席专家 秦 波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赖铭莹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张国明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学科优势 我院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科是深圳市唯一最大规模开展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专科。 拥有一支经过国内外知名眼底病专业学术机构系统化培训的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拥有不断更新的国际最先进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设备。 拥有高信赖度的广大患者群体与群众。 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通过对越来越多复杂疑难玻璃体视网膜病例成功治疗,尤其在黄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眼底病诊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早期治疗、危重眼外伤救治、严重增殖性糖尿病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都取得良好疗效。还开展早期眼内肿瘤探查、活检及局部切除等。学科的医疗护理质量在深圳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港澳台及国外都享有良好声誉。 学科研究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本专业医疗、教学、科研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在黄斑疾病、儿童眼底病、危重眼后段外伤救治等方面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加强技术、设备投入及国际交流,争取更大突破。争取成为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训基点。
健康教育
2011-03-10
2000年医院率先建立门诊健康教育室;2006年利用音乐播放方式开展住院病人广播语音健康教育,开辟了住院病人视力障碍的健康教育新途径。病区零距离健康教育工作等新项目融入人文关怀,不断拓宽服务内涵。多次获深圳市卫生局优秀项目、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奖。医患零距离沟通引入心理培训课,引导医务人员工作自我调节,缓解工作压力
功能检查科
2011-03-10
1988年初医院抽调一名护士长,组建眼科检查室,当时主要开展平面及周边视野、角膜曲率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同时辅助开展儿童弱视氦—氖激光治疗等项目。同年10月在原检查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同视机检查、以及一些眼科理疗项目如超短波、离子导入及针灸治疗等。
1989年10月,医院将各种检查仪器设备集中管理,正式成立了医技科室,兼承担眼科理疗工作,配备工作人员4名。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功能检查科已配备工作人员12名,包括多名博士、硕士,拥有一大批先进的临床检查设备,如:用于视网膜微小病变检测的Zeiss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用于眼前段结构分析的美国Paradigm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德国Roland常规和多焦电生理检查仪、RetCamⅡ宽视野视网膜成像系统、法国光太眼科超声诊断仪、美国Humphrey 750型视野计、瑞士Octopus301型视野计、德国海德堡视网膜脉络膜荧光血管同步造影仪、德国海德堡视网膜成像仪(HRT-Ⅱ)、日本Topcon免散瞳眼底照相仪等与国际同步的一批设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学科带头人
顾宝文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对视觉功能学检查如眼科电生理、视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掌握最新技术动态。任“实用防盲技术”杂志编委,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深圳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拥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及专著20余篇。为第四届深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学科优势:
本科室汇集了眼病诊治中,用于功能学、影像学检查的几乎所有的国内外最新眼科诊断设备,保证了临床科室各类疑难眼病诊治的需要。同时结合医院整体数字化建设,将本科室的检测结果与其他临床科室和其他医院进行分享,也带动了全院、甚至全市各医院眼科整体临床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保证了本院的临床和科研水平,始终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学科发展方向:
功能检查科作为医院的一分子,将随着整个医院的飞速发展,而得到全面的加强和提高,进而与其它医院建立数字化联系,使本科室成为全市眼科设备共享的检测中心。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利用本科室先进仪器设备集中的优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 建立科研创新型的科室,争取创造出自己科室的特色,将科室建设成为一个集临床诊断、疾病会诊、器械开发等为一体的先进科室。
高度近视ICL植入新技术
2011-03-10
高度近视ICL植入术专区 ICL植入术,也称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可媲美LASIK、PRK等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矫正新技术,也是目前国际上矫治近视最新最安全的产品之一,该晶体已通过欧洲CE认证及美国FAD批准,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准许进入中国医疗器械产品市场[注册号:国食药监(进)字3221129号]。目前在欧美、韩国、中国等地广泛使用。它可用于矫正低度至高度近视、远视和散光,因其无需去除或破坏角膜组织、无须进行手术后缝合,安全性高,术后效果稳定且视觉质量高,对高度近视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Visian ICL™视力矫正手术的适应人群 患有近视(伴有或不伴有散光)或远视的成年人,如果希望通过手术方式达到良好的视力矫正效果,均适合到医院咨询并接受相关检查以确认是否适合接受ICL手术。 ICL植入术的矫正范围为: 近视 200度至2000度 散光 500度以内 远视 150度至1000度 几乎所有寻求更清晰的视力矫正的人都可能适合接受Visian ICL,包括一些具有特殊或完美视力矫正需要的人。理想的接受Visian ICL的患者最好没有做过任何眼部手术,且没有下列眼部疾病史,如虹膜炎、青光眼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妊娠或哺乳期间的女性暂时不要接受Visian ICL手术。对于前房深度不足或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低者,也不适合接受Visian ICL手术。 患者可以联系一位具有Visian ICL认证资格的眼科医生以获取更多信息,并评价自己是否适合手术。 手术过程 Visian ICL™视力矫正手术步骤 Visian ICL(可植入性Collamer®晶体)的植入手术是一种屈光性内眼手术,其手术过程类似于白内障手术中植入人工晶体(IOL)的手术。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与白内障手术不同,ICL植入手术不需要摘除人眼的自然晶状体。 屈光手术方式的确定 您首先应该到本院就诊,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查,医生会和您讨论各种屈光手术选择,其中包括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例如ICL)和/或角膜屈光手术。 根据您的屈光不正的程度、眼部健康条件、病史和预期的屈光手术效果,您的眼科医生会判断您是否适合接受植入 Visian ICL。 Visian ICL植入手术前的1至2周 在植入Visian ICL之前的1至2周,您的眼科医生会为您进行YAG 激光虹膜周切。在该步骤中,医生会应用YAG激光在您的虹膜(眼睛有颜色的部位)的周边部打1个或2个小孔。这些小孔的作用是可以使得眼内的房水在晶体周围流通。 在进行激光打孔之前,医生会应用一些眼药水,以保证治疗过程的舒适性。之后,医生会给您开一些眼药水,在Visian ICL植入手术前使用。 Visian ICL 植入手术的当天 整个手术过程大概10至20分钟,由于应用了眼部麻醉药,绝大部分患者不会感到疼痛和不适。 散瞳及术前准备 术前需要滴数次散瞳眼水以散大瞳孔,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此外,眼部严格的清洁、消毒步骤是杜绝眼部感染的重要环节。 晶体调位切口 眼部麻醉后,医生就开始进行手术了。首先,医生会在角膜缘做1个小切口,这是用来进行晶体调位的。 凝胶样溶液 然后,医生会向您的眼内注入一种凝胶样的物质,这是在植入晶体时用来保护眼内组织的。这些凝胶会在手术结束时冲洗出。 晶体切口 注入凝胶之后,医生会制作一个小切口,用于推注晶体。 ICL 植入 在治疗之前,您的ICL是根据您特定的验光处方进行选择的。晶体是折叠的,并置于一个小植入舱内,现在将通过切口推入眼内。晶体推注入眼内之后,会轻轻地在眼内展开。晶体上有一些特殊标志,以确保晶体处于正确的位置。晶体完全展开之后,其四个角将被置入您的虹膜之后。这样,您和其他人在术后将不会看见晶体。 取出凝胶 晶体植入之后,手术医生会将凝胶样物质冲洗出。 眼药水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应用一些眼药水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手术后的几天内,您还要继续应用这些眼药水。 因为Visian ICL手术过程中的切口很小,通常不需要缝合。为了您的舒适以及对眼睛的保护,医生会用纱布或眼罩遮住眼睛,并开一些眼药水和/或口服药。 Visian ICL 的术后随诊及注意事项 在Visian ICL植入术后数小时内,医生会对您进行眼部检查,监测眼压并告知恢复情况。 患者需要遵照医嘱,规范应用抗生素和抗炎药。 如果出现眼部疼痛或者视力突然下降,患者需要立即与医生联系或回到医院就诊。 Visian ICL手术当天,视力就会明显提高,术后视力的恢复是很快的。大多数患者马上就可以恢复原来的生活方式了。 任何屈光手术只能使患者的视力得到矫正,但是由原来的近视或远视导致的眼底改变等眼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所以为了您的眼部健康,请定期到眼科就诊。 关于Visian ICL™的常见问题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 问:Visian ICL植入到什么地方? 答:眼科医生会通过微小的切口将Visian ICL植入到眼内,晶体位于虹膜之后、自然晶状体之前,该位置稳定、隐蔽,既达到卓越的视觉矫正效果,又满足美观需要(肉眼下无法看出眼内装有晶体)。 问:Visian ICL的应用记录如何? 答:Visian ICL在上市之前,已经经过了广泛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现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200,000 例Visian ICL植入手术。在美国FDA的临床试验中,超过99%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Visian ICL的应用记录显示其临床结果稳定,一直保持优异的视觉效果。Visian ICL在国际上应用的时间已超过13年。 问:手术会痛吗? 答:不会。眼科医生在术前会给您滴一些表麻眼水,这种表面麻醉可以使整个手术过程中您不会感到疼痛。 问:Visian ICL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答:Visian ICL的制作材料是Collamer®,这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的国际领先的晶体材料,是STAAR公司的专利产品。Collamer在眼内不会引起排斥反应,还具有紫外线过滤功能,对眼睛起到保护作用。 问:植入Visian ICL之后,如果我的视力发生变化该怎么办? 答:Visian ICL的一个优势就是其治疗的灵活性。如果植入Visian ICL之后,您的视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医生可以取出或者更换晶体。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进行再次手术。在植入Visian ICL之后,患者还可以根据需要配戴眼镜或者角膜接触镜。 问:植入Visian ICL需要什么样的手术过程? 答:植入Visian ICL的手术过程非常简单,而且不会疼痛。如果您适合接受Visian ICL植入手术,您的医生会在手术前1至2周应用激光在您眼内的虹膜(晶状体和前房之间的有颜色的部位)上打一个小孔。这样可以保证该部位的房水流通,防止在治疗后出现眼内压升高。 植入手术本身大概仅需要15分钟。Visian ICL植入手术过程中,您可能会感到轻微不适。手术可在表面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也可以应用一些弱的镇静剂。手术后,您需要遵照医嘱应用一些眼药水或口服药。手术后医生会对您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出院后您需要遵照医嘱定期到医院复诊以确保您的眼部健康。 问:Visian ICL能否被别人看到? 答:不会的。Visian ICL位于虹膜(眼内有颜色的部分)之后,因此您本人和别人都不能看到晶体。医生在特定仪器的帮助下才能够知道您已经进行了这种视力矫正手术。 问:植入Visian ICL之后,我能否感觉得到晶体在眼内呢? 答:Visian ICL的设计使得它在植入之后完全没有刺激,就好像补牙时的牙内填充物,您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唯一会提醒您已经植入了ICL的是,您不用戴眼镜也能看得清楚了。 问:Toric(散光型)ICL有什么优点? 答:对于近视同时伴有较明显散光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您选择Toric ICL。这款晶体可以同时矫正近视和散光,一个手术解决两个问题,使得术后的视觉质量更有保障。 问:我能否了解更多关于Visian ICL的信息? 答:如果您希望接受Visian ICL手术并想了解更多关于Visian ICL的信息,您可以到我院门诊挂号咨询。 刘欣华 医学博士 白内障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专业特长:白内障 高度近视屈光手术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上午。 中山大学眼科博士毕业,长期从事白内障的临床与科研研究,擅长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各种疑难白内障手术、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屈光手术、特殊类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赴美国、英国等进行学术交流,了解最新国际学术动态,承担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文章20余篇。曾多次参加国家残联、狮子会、彭年光明行动等慈善组织举办的复明活动,为无数白内障及高度近视患者带来光明,医疗技术精湛,深受患者好评。
研究所
2005-08-10
深圳市眼病防治研究所 深圳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是市一级的眼科学研究所,成立于 2001 年,以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为依托,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目前有专职研究人员 5 人,其中博士及博士后 3 人,硕士 2 人,并承担了暨南大学眼科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研究所占地面积约 1000M 2 ,有大量国内外先进的研究仪器与设备,分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病理实验室,角膜病实验室,艾滋病实验室,细胞培养实验室,中心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免疫实验室等。研究方向囊括了角膜病、眼屈光、白内障、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眼底疾病、眼部整形、肿瘤等,基本涵盖了眼科学所有领域。发展到今天,眼科研究所成为具有 5000 万元资产的眼科专业研究机构,拥有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并成为深圳市眼科医院的科教研基地,以高新医学科技为医院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先进准确的辅助诊断,并不断提高医院的科研学术水平。 2003 年,深圳市眼病防治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眼科中心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彭培智教授作为名誉教授。 SHENZHEN EYE DISEASE RESEARCHING INSTITUTION has belonged to Shenzhen since foundered in 2001,owning abundant technical force, such as 5 researchers of full time including 3 doctors and 2 masters. Moreover, it has assumed a duty of educating the graduated students of ophthalmology of JINAN University. With advanced equipment , the institution occupied 1000 M 2 including molecular biology lab, pathology lab, corneal disease lab, AIDS lab, cell culture lab, central lab, pharmacology lab and immune lab, and so on . The content of research in the institution consist to corneal disease, refraction, cataract, glaucoma, vitroretinal and fundus disease, ocular plastic , ocular tumor etc. ,which comprised of most of the fields of the ophthalmology .Today being a special ophthalmology of research institution ,with the fund of ¥ 50,000,000, the institution has get many technical items of city or province ,and it has been the base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Shenzhen Eye hospital, and it supports the clinic diagnosis of the hospital by high and new medical science , and elevates the degre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hospital. In 2003, the institu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institution of ophthalmic center of th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Pr. Peng Peizhi has been an honorary professor of the institution. 郭琳洁, 女,眼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白内障,眼眶病与眼肿瘤,从事临床工作 10 年,在后发性白内障的预防与治疗,眼眶疾病及眼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在国家级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15 篇,主要承担国家级课题 2 项,省市级课题 3 项,参与著书 2 部。
配镜中心
2005-08-10
验光配镜中心 深圳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成立于 1987 年 10 月,中心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现有分店 4 家,专业验光师 12 人,中华眼科学会眼视光学组委员、视光学硕士严宗辉副主任医师在中心掌舵,在其带领下的验光师分别经过了中山医科大学、天津医学院、温州医学院、天津职业大学等视光学的严格专业培训及操作技能考核,对近视、远视、斜弱视患者的验配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本中心配备有先进的验光配镜设备,如法国依视路全自动磨边机、电脑查片仪、电脑验光仪、综合验光仪、角膜曲率仪、电脑全自动视力表投影仪、中心定位仪、裂隙灯、眼底镜、检影仪等。 中心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每年除有很多各地顾客来验配外,还有不少外国顾客,使年检查量达到 4 万多人次,配镜达 1 万 4 千多副。 随着我国加入 WTO ,我们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大,我们有信心把中心建设得更好。我们将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内外交流与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将中心办成具有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的验光配镜中心。 中心主任:李巧红 李巧红, 毕业于中山大学护理专业。曾历任眼科医院病区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有多年的护理临床管理经验。自 1998 年受院领导的委派任配镜中心主任至今。在她的带领下,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配镜中心全面发展,由医院走向社会,由一个店发展为今天的五个店,业务量逐年上升,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医院简介
2005-08-09
深圳市眼科医院始建于1983年,是深圳市卫生局直属的唯一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医院以“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 诚信经营是医院的经营之本”为理念。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现代化眼病防治专科医院。
医院新址位于福田区泽田路18号,占地面积1.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8万平方米,总床位数200张。医院全部采用太阳能供热水,并做到“绿色排放”。内外空间均采用无障碍设计,电梯按钮有盲文,开门、关门都有语音提示,门诊每层楼都有残疾人专用洗手间。
2002年成为暨南大学附属医院,2005年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立联合眼病研究中心,是深圳市眼病防治研究所所在地。是暨南大学、湖北中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多家高校硕博士研究生、本专科生培养、教学基地。
深圳市眼科医院汇集一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深圳市“十佳”医务工作者和“深圳名医”;技术骨干包括自美国、日本等国家学成回国的专家和国内著名医学高校的眼科学者;目前拥有眼科博士后2名,眼科博士15名,硕士22名,副主任职称以上医师35名,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0余名。 医院目前拥有广东省特色专科-青光眼专科、深圳市重点学科-眼外伤专科,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中医眼科。此外,分为眼表疾病专科、白内障专科、眼底病专科、玻璃体视网膜专科、斜视及小儿眼科专科、视光学专科、眼整形眼肿瘤专科共计11个专科。 医院仪器设备先进。近年来,医院陆续引进了各种国际先进水平的眼科医疗设备,如分辨率达3-6µm以上的检查视网膜层间结构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用于眼前段及房角结构检查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三维立体电生理检查仪(M-ERG);RetCamⅡ宽视野视网膜成像系统;新型高分辨率的眼部A/B型超声诊断仪;新型便携式眼内激光机以及前、后段玻璃体切割机、白内障超声乳化机等一批先进眼科医院设备。这些先进仪器的引进大大提高了眼科疾病的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