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动态 > 医院动态
全力整改蚊虫隐患,筑牢医院防疫防线 2025-10-17
  当前,我市正处于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切实阻断疾病传播风险,深圳市眼科医院后勤保障部党支部积极响应医院党委部署,将主题党日活动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党建引领防蚊疫,筑牢屏障护健康”的专项环境整治行动。  活动当日,深圳市眼科医院党委书记刘扩军现场指挥,后勤保障部党支部全体党员深入医院各公共区域,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现场研定整改措施,以实际行动筑牢蚊媒传染病防控屏障。  聚焦重点区域精准排查除隐患  后勤保障部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下水道、垃圾站、绿化带等蚊媒孳生高风险点位,实施清单化管理,逐项检查并建立台账,确保情况明、底数清。  对发现的地库集水井积水、沟渠存水、盆栽积水等可即时整改的问题,工作人员现场立即处置,通过清理积水容器、投放灭蚊药剂、规整绿化植被等方式,迅速消除风险源。   党群联动攻坚构建长效防线  本次行动有效激发了党员带头、职工参与的工作合力。刘扩军书记强调:“当前蚊媒传染病防控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与医院平稳运行,容不得丝毫松懈。后勤保障部党支部要始终秉持‘用心、暖心、精心、全心全意’的服务宗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措施落到实处。工作中必须做到排查无死角、整改零遗漏,切实构筑起一道坚实、安全的‘后勤屏障’,全力保障医务人员与就诊群众的生命健康。”  接下来,后勤保障部党支部将持续强化“防”的措施,加强对公共区域的常态化排查与跟踪整改;同时注重“联”的实效,主动对接临床医技科室,协助处理环境隐患,推动形成“党委统领、支部攻坚、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防控格局,共同营造安全、整洁的医院环境。
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深圳市眼科年会等学术会议圆满落幕! 2025-10-10
  聚焦“智慧视光” 深化智能医疗  省科协在深圳举办创新论坛  2025年9月19日至20日,“智慧视光”创新论坛在深圳南山顺利举办。该创新论坛是2025年广东省科协主办的"岭南科技创新论坛"的7个平行论坛之一,由广东省视光学学会承办,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眼科医院协办。为期2天的论坛由90多位来自粤港及其他地区的专家带来了97个专题报告。  论坛以“智慧视光”为主题,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球眼健康智慧医疗发展前沿,融汇智慧视光实践成果,旨在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眼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发展,全面提升眼病防控、视觉保健与康复服务的效率、精准度与可及性。  同期举办的第八届粤港澳视觉健康创新论坛暨第二届“光明世界,看见未来”深圳市眼科年会暨2025年度深圳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年会暨2025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组年会在深圳南山顺利召开。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松灵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原总编辑、中国版权协会副理事长杜贤先生,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华旭初,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黄江康,广东省视光学学会会长王幼生教授,深圳市医学会会长蔡志明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颜华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叔文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汉林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余敏斌教授,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学术编辑中心蒋冉副主任,香港眼科医学院荣誉院士、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院长彭智培教授,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陈洁教授,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常务副院长张铭志教授,深圳市眼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眼科医学中心院长迟玮教授,终身荣誉教授张少冲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大会。  多平台签约  创新技术突破垄断,智慧医疗赋能基层  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迟玮教授首先对莅临现场的嘉宾、学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表示本次会议兼具多领域专家参与,旨在搭建平台推动眼科学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深圳市眼科医院始终秉持着“光明世界,看见未来”这一文化理念,奉献光明事业,将携手全国眼科同道,持续搭建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人民卫生出版社原总编辑杜贤强调文化出版对学科建设的基石作用,并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医学教材合作项目。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协华旭初强调岭南创新科技论坛汇聚多位院士及专家,旨在推动产学研融合与科技创新。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黄江康强调眼健康是民生重点,需加强科研攻关与成果转化。广东省视光学学会王幼生教授回顾学会发展,倡导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圳市医学会蔡志明教授呼吁应对行业挑战,以AI技术和人文关怀推动眼科高质量发展。各方共同期待通过学术交流与区域合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领导致辞  会议期间,多项重大合作项目同步开启。由深圳市眼科医院牵头发起的糖尿病眼病研究全国联盟正式启动,联盟秉持“共建、共创、共赢、共享”原则,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多模态数据资源,系统性开展糖尿病眼病防治研究,助力优化诊疗路径与指南更新。此外,医院还进行了超广角眼底照相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合作研发签约仪式,医疗与科技深度融合,发挥临床经验与技术研发优势,以AI赋能眼病诊断,突破传统诊疗效率瓶颈。  同时,深圳市眼科医院分别与深圳当地脑机接口、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将研发基于AI技术的低视力助视眼镜,探索视觉代偿与增强功能;开发基于脑机接口的视觉皮层刺激系统与人工视觉辅助装置,为盲与重度视障患者带来恢复视觉感知的新希望。△签约仪式与揭牌仪式  学术论坛  专家学者共话前沿,跨界融合引领发展  本次会议以“智慧赋能,共筑光明”为主题,聚焦多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莅临讲学,引发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会议涵盖科研、眼眶病眼整形、白内障、住培、视光与近视防控、视感知觉功能等热点领域,为青年学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宝贵的科研指导和临床实战经验,为眼科未来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特邀嘉宾主题讲座  年会汇聚多领域前沿研究,涵盖精准外科、干细胞治疗、基因疗法、人工智能应用及罕见病诊疗等多个方向。专家们分享了肝胆外科范式、视网膜再生、近视防控、免疫性眼病等重大进展,强调跨学科融合与临床转化的重要性,为眼科学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专家授课△会议主持  科研论坛  9月19日下午举办的科研论坛,特邀了知名杂志编辑专家从学术出版趋势、科研设计规范以及临床指南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经验交流;专家学者分享了眼病的基础与转化研究、类器官与材料学在眼科的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  会议学术氛围浓厚、交流务实高效,不仅展现了眼科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为推动科研与临床深度融合、提升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专家授课(按讲课顺序排列)△会议主持  眼眶病眼整形论坛  本次眼眶病眼整形论坛聚焦甲状腺眼病、眼肿瘤及先天性上睑下垂等诊疗前沿,围绕眼眶减压、肿瘤切除手术策略、并发症防范、靶向治疗及放射治疗优化等热点议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有力推动了学科交流与发展。△专家授课(按讲课顺序排列)△会议主持  白内障论坛  在眼科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白内障诊疗技术正以“精准化、功能化、智能化”为方向加速突破,为全球数亿患者点亮清晰视界。本次白内障分论坛汇聚国内顶尖眼科专家,聚焦临床痛点、前沿技术与创新研究,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为眼科同仁奉上一场兼具“实战价值”与“前瞻视野”的学术盛宴!△专家授课(按讲课顺序排列)△会议主持  住培圆桌会议  住培圆桌会议由深圳市医师协会钟山会长和深圳市眼科医院迟玮院长共同主持,中国医师协会原副会长齐学进、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汉林为大会致辞,驻广东省评估指导组长夏志俊、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眼科专委会委员兼总干事乔春艳以及广东省和深圳市的住培管理领导专家、眼科基地主任等相关人员围绕“联合培训的战略意义、规划与展望”“住院医师岗位胜任力培养路径与机制创新”和“提升眼科门诊教学内涵与住院医师独立接诊能力”三大议题进行充分交流讨论。△专家讨论(按发言顺序排列)  视光与近视防控论坛  9月20日下午,年会举办的视光与近视防控论坛围绕近视的预防、控制、手术矫正、并发症管理等多主题展开了深度探讨。会议期间,前沿的学术报告与热烈的互动研讨交织,专家们不仅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与科研成果,更促进了产学研各界的紧密合作,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推动近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科学规范的近视防治体系。△专家授课(按讲课顺序排列)△会议主持  视感知觉功能研究  年会还开展了2025年视感知觉功能研究在眼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学习班暨2025年广东省视光学学会视觉康复专委会年会暨2025年深圳市视光学会双眼视觉与斜弱视专委会年会。  学习班以“视觉康复”为核心,覆盖眼病诊疗、基因技术、脑视觉等领域,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分享前沿成果,还聚焦偏盲康复开设专题学习班,开展实操教学与经验交流,提升参会者实操能力。△9月19日专家授课(按讲课顺序排列)△9月19日会议主持  学习班落幕时进行总结并颁发证书。未来相关方将继续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汇聚资源,推动视觉康复领域发展,助力眼健康事业。△9月20日专家授课(按讲课顺序排列)△9月20日会议主持  本届年会通过凝聚专家智慧、展示创新成果、启动重大合作,有力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眼健康事业的创新发展,为加快形成医疗卫生领域新质生产力、守护全民视觉健康贡献了深圳智慧与力量。  未来,深圳市眼科医院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在眼科诊疗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权威机构的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眼科医疗高地建设。
深眼医团队点亮边疆“视”界,九旬护边员重见光明! 2025-09-28
  2025年9月22日,在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与深圳市卫健委的支持下,由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迟玮教授带队,刘美洲副院长,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姚晓明光明基金发起人、国内著名眼角膜移植专家姚晓明,深圳市眼科医院白内障科孙良南、青光眼科申晓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袁芳兰、医学检验科陈慕璇、手术室护士陈凤铮、黎英等组成的医疗专家团队与深圳市眼科医院援疆驻点医生林宝涛,在新疆喀什开展系列公益诊疗活动。  边疆“光明之战”  90岁护边老人重见光明   9月23日,医疗队到新疆喀什市人民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公益手术。队员们携带先进的诊疗设备,在术前筛查、手术治疗、术后护理等环节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与服务保障,累计为百余名患者成功实施白内障公益手术。△迟玮院长主刀,医疗团队为患者进行公益手术  在众多患者中,一位特殊的老人引起了医疗团队的关注——90岁高龄的塔吉克族护边员尤勒巴斯·布塔汗。老人长年坚守在祖国边疆,但由于年龄和环境的影响,双眼情况极为复杂:左眼已经绝对期青光眼致盲,仅存视力的右眼前房浅、瞳孔小,加上老人患有高血压、心衰,不能长时间平卧,手术风险陡增、难度极大。  医疗队第一时间组织多位专家进行会诊评估。经过周密分析和充分沟通,最终由迟玮院长主刀,在团队精密配合下,凭借丰富临床经验和娴熟技术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心系边疆的尤勒巴斯老人,得以重见祖国边疆的壮美山川,亲眼见证护边使命的代代相传。△迟玮院长为患者进行术后复查  老人心中有一个简单却迫切的愿望,就是亲眼看看天安门,却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前往。公益人士得知后,在老人的房前砌起了一堵数米高的墙,并精心在墙上绘制出一座“天安门”,但在眼病的影响下,老人的视力早已色彩难辨,如今,他终于将这幅图清晰地映入眼帘!△尤勒巴斯站在家门口的“天安门”前  公益捐赠与科普并行  助力喀什眼科医疗水平提升   除手术治疗之外,医疗团队高度重视眼健康科普与疾病预防工作。9月24日,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刘美洲与医疗队成员走进喀什市第十八小学,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核心知识”专题讲座。△科普进校园活动  刘美洲副院长以生动有趣的眼球模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眼球构造、近视成因和防控要点,引导学生主动关注视力健康,掌握科学护眼方法。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踊跃提问,专家一一细致解答。△刘美洲副院长进行近视防控讲座  此次活动还特别安排了公益捐赠环节,九三学社深圳市委会与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委员会联合深圳市眼科医院向学校赠送近400本红色经典读物、近视防控科普画册以及各类学习文具,进一步丰富边疆地区孩子的阅读与学习资源,助力他们拓宽视野、健康成长。  公益活动持续深化  “名医工作室”发挥带动效应   自2023年“喀什光明行”项目启动以来,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迟玮带领医疗团队每年两次奔赴喀什,开展免费白内障筛查与手术治疗。迟玮院长在喀什市人民医院设立“名医工作室”,全面提升当地眼科诊疗水平。三年来,项目累计帮助千余名患者重见光明。△医疗团队为当地患者筛查眼部情况  本次喀什光明行还在继续,接下来,医疗队还将继续开展义诊和近视防控宣讲活动,为更多家庭点亮希望之光。未来,“光明行”团队将继续探索“医疗+公益+健康帮扶”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与覆盖地区,将更多优质眼科医疗资源注入边疆。
【重要通知】深圳市眼科医院恢复诊疗通知 2025-09-24
  尊敬的市民朋友:  接上级通知,深圳市于2025年9月24日16时起在全市范围内解除“五停”(停工、停业、停市、停运、停课)措施。我院同步有序恢复普通门诊诊疗工作,同时眼科急诊继续实行24小时接诊,为眼科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服务。  请务必注意出行安全。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特此通知。深圳市眼科医院2025年9月24日
【重要通知】深圳市眼科医院台风期间来院就诊须知 2025-09-23
  9月23日上午,深圳市发布防台风防汛紧急动员令。2025年9月23日18时起在全市启动防台风和防汛一级应急响应。9月23日下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其中14时起停工、停业、停市,20时起停运。  为切实做好超强台风“桦加沙”防御工作,确保群众、患者生命财产安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超强台风期间,患者来院就诊事宜温馨告知如下:  1.9月23日下午2点起,我院普通门诊停诊,恢复时间另行通知。同时我院眼科急诊继续实行24小时接诊,为眼科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服务。  2.请预约就诊时间为9月23日下午至9月24日的患者,随时关注气象台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务必评估天气和交通等综合因素,确保安全后再出行。建议非急症患者尽量避免在台风期间外出就诊。  3.台风期间已预约不能如期来院就诊的患者,不计爽约,请关注深圳市眼科医院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  其他就诊咨询,请联系便民服务中心,联系电话:0755-23959510(服务时间:8:00-12:00:14:00-17:00)。  4.台风期间,部分医疗专家可能受台风影响不能正常开诊,请您及时关注停改诊相关信息;已预约患者医生停诊,停诊信息以手机短信发送给预约手机号码上。  5.如有需要,可使用我院互联网医院进行复诊及免费咨询。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关注深圳市眼科医院微信公众号;  (2)点击“掌上深眼”,选择“互联网医院”;  (3)点击“问诊”;  (4)选择对应的科室或医生进行咨询。  台风期间,安全第一。上述安排给您带来的不便之处,敬请谅解。深圳市眼科医院2025年9月23日
【喜讯】迟玮院长连续两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2025-09-22
  2025年9月19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5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5)”。  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深圳市眼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眼科医学中心)院长迟玮教授荣登2025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已连续2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该榜单基于Scopus数据库的引用数据系统分析,以被引数、H指数、HM因子等6种综合指标,从全球近千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分为22个领域和174个细分子领域。迟玮 教授 深圳市眼科医院 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全国百优提名奖获得  官网链接:  https://elsevier.digitalcommonsdata.com/datasets/btchxktzyw/8
广东省视觉眼科学研究所 PHACO 超乳培训班(第一阶段)圆满收官! 2025-09-03
  根据2023年《中国人口预测报告》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占14.2%,该人群中白内障发病率超80%,但优质眼科医师资源仍难充分覆盖基层。为推动超乳技术规范普及,让更多医师掌握现代白内障手术技巧,深圳市眼科医院联合广东省视觉眼科学研究所于830-3日在深圳市眼科医院举办第一期PHACO 超声乳化培训班(一阶段),打造“理论+实操”沉浸式学习平台。  专家团队坐镇  把超乳干货 “掰开揉碎”教  本次培训伊始,深圳市眼科医院院长迟玮教授发表欢迎致辞,为学员们送上学习寄语;班主任曾琨主任医师带领专家与学员开展互动介绍,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随后,课程聚焦超乳手术基础核心邀请到众多眼科资深专家授课,课程覆盖超乳全流程核心。  专家风采  张静主治医师从《眼前节生物测量与人工晶体选择》详解晶体计算逻辑,让“精准选晶”更清晰;王希振主治医师的《患者选择及围手术期管理》从临床前端把控安全,分享实战经验;路璐副主任医师的《手术切口、连续环形撕囊与水分离》拆解精细操作的 “技术密码”;叶晔主治医师分享《PHACO 模拟器使用介绍与操作指导》;秦磊副主任医师分享《超乳动力学》;聂丹瑶主任医师分享《皮质吸除、晶体植入、粘弹剂移除及角膜内皮保护》;曾琨主任医师的《超乳手术核处理技术》拆解了不同核硬度的处理策略;孙良南主任医师的《超乳手术并发症的避免和处理》结合临床案例分析风险点与应对方案。△专家授课  实操为王  从“模拟”到“实战”的突破  “听得懂”更要“做得会”。培训特设实验室实操环节,乔元娇、张静、王希振、胡慧玲、刘劲超、席文群等专家手把手带教:  • EYESI 模拟器训练:学员在模拟器上反复练设备操作、基础流程,从“生疏”到“熟练”,逐步找手术节奏;  • 动物眼模型实操:实战演练“切口、撕囊、核处理”等关键步骤,专家全程盯细节,“撕囊弧度再圆一点”“水分离注意层次”,实时纠错让动作更规范。  “看视频觉得‘会了’”,自己操作才知细节重要!专家指导后,终于摸到超乳‘门道’。” 一位学员分享。△实操瞬间  理论教学:系统覆盖核心技术,搭建知识体系  课程围绕“超乳核处理”“白内障手术要点”“术后并发症管理”等核心内容展开,专家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帮助学员建立系统化的白内障手术知识框架。  实践教学:Wetlab+Drylab模式,强化实操能力  采用Wetlab+Drylab培训模式,学员在资深导师一对一指导下,借助动物眼与模拟眼开展沉浸式超乳手术全流程实操,精准掌握“切口制作、撕囊、核处理”等关键步骤,临床实操能力高效提升。
逐光而行,研途共进——博士后迎新会 2025-09-01
  科研,是逐光之路;党建,是指引之灯。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促进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助力新入职博士后快速融入团队、激发创新活力,2025年8月27日,深圳市眼科医院科研教学部党支部以“逐光而行,研途共进”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博士后迎新交流会暨主题党日活动,共话科研使命,共绘发展蓝图。  “光之使命”  坚定方向,厚植信念  科研教学部党支部书记樊宁致辞,首先代表医院科研教学部欢迎2025年新入站博士后,并解读“逐光而行”的深刻寓意。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结合眼科科研思考如何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坚定科研报国的信念。  “逐光者说”  榜样引领,精神传承  有高质量产出的高年资博士后赵欣予、吴鹏森、徐宁达分享科研探索与团队协作经验,以亲身实践点亮博士后科研之路,激励新同仁笃志前行。  “共进之约”  互助帮扶,组织保障  支部建立党员骨干与博士后长期互助机制,在课题申报、实验技术与科研资源等方面精准支持,推动党建与科研同频共振。  “逐光结实”  提前谋划,持续提升  博士后阶段是科研成长的关键期,尽早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标书的书写,有助于专家一对一辅导、反复打磨研究思路,显著提升申请质量。  在2025年度国自然申报中,深圳市眼科医院博士后群体已斩获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正是依托医院组织了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博士后们在凝练科学问题、优化研究逻辑方面能力得以快速提升。医院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厚植科研沃土。  本次活动形式新颖、内容充实,不仅是迎新交流,更是思想洗礼与征程启航。科研教学部党支部将继续坚持“以科研促党建,以党建强科研”,与全体科研人员携手逐光前行,共同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眼科学光明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喜讯】历史新高!深圳市眼科医院获8项国自然项目立项 2025-08-29
  2025年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关于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计接收项目申请433426项,经初审和复审后共受理432434项。最终资助10类项目共53,159项,整体资助率约为12.3%。  深圳市眼科医院再创佳绩,喜获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获经费资助总额达291万元,立项数量和资助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此次共计申报40项,资助率达20%,超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整体资助率。医院近三年累计立项数量达到18项,立项数量大幅持续提升。  此次立项资助的成功,离不开深圳市眼科医院科研人员们的辛勤付出与不懈努力。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前沿的研究视角以及严谨的科研态度,成功赢得了评审专家的认可。  同时,这也得益于大学提供的平台和支持,深圳市眼科医院对科研工作的持续投入、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科教部多次组织辅导,显著提升了申报标书的质量。  未来,深圳市眼科医院将继续致力于推进科研建设,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充足的经费支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立项为标杆,带动各级各类项目立项水平的提升,推动科研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推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张国明教授团队小儿眼底病研究成果登载于ARVO会刊 2025-08-28
  近日,深圳市眼科医院张国明教授团队在国际眼科学权威期刊——ARVO会刊系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IOVS; 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 TVST)连续发表两篇小儿眼底病相关研究论文。研究聚焦于视网膜母细胞瘤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儿童致盲性眼病,围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及代谢组学特征分析展开,展现了团队在前沿技术应用与疾病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01视网膜母细胞瘤智能分类与分割量化系统  深圳市眼科医院胡亚柔博士为共同一作第一作者,深圳市眼科医院张国明教授为主通讯作者,在《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题为“RB-Care: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ystem for automatic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surveillance of retinoblastoma”(一种用于自动定量评估和监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系统)的论文。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性恶性肿瘤,许多患儿因确诊延误(常以白瞳症为首发体征)而进展至晚期,导致高眼球摘除率与死亡率。客观精准的评估对RB诊疗全程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国际分期(IIRC)的重要依据,更为疾病诊断、治疗前决策、疗效追踪提供关键支撑。为此,我们研发了AI系统RB-Care,实现RB自动分型与量化评估,为精准诊断、个体化治疗决策及病情监测提供新范式。RB-Care基于1182名婴幼儿的3730张广域眼底图像搭建:分类模型精准识别图像中的细微播散病灶,自动将图像分类为正常、无播散灶、有播散灶,准确率97.34%、AUC99.70%;分割模型通过对肿瘤与视盘的像素级边界检测(mIoU值为96.70-99.99%、Dice值为97.80-99.99%),获取肿瘤和视盘大小以及二者距离的精确量化数据。RB-Care在分类与分割任务中均展现卓越性能,可基于多种测量方法量化肿瘤尺寸及肿瘤与视盘间距,为临床工作中RB的精准管理提供智能工具。0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泪液代谢组学改变  深圳市眼科医院范梓欣博士为共同一作第一作者,深圳市眼科医院张国明教授为通讯作者,在《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发表题为“Alteration of Tear Metabolomics Profiling in Infants With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泪液代谢组学改变)的研究论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全球范围内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筛查方式依赖于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昂贵的仪器设备,亟待开发新型筛查手段以改善目前筛查困境。泪液采集为非侵入性且操作简便,检测泪液代谢物改变可能可以作为ROP筛查的辅助手段,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前瞻性研究纳入了23例ROP患儿和24例未患ROP的早产儿,采集泪液样本并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ROP患儿泪液中,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醛、咖啡因和海藻糖的表达上调,而尿酸、二高-γ-亚麻酸、诺卡酮、吡哆醛、鸟氨酸、6-酮-前列腺素F1α、腺苷和四氢皮质醇的表达下调。差异泪液代谢物主要与维生素B6、嘌呤、咖啡因、精氨酸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相关。这些泪液代谢物可能作为潜在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用于辅助ROP筛查。△通讯作者:张国明教授 主任医师  深圳市眼科医院副院长,深圳市眼科医院儿童眼底病科专家,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眼底病科学科带头人,亚太视网膜协会(APPREA)成员、广东省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深圳市眼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深圳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深圳市特聘岗C类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涵盖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Medical Image Analysis、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Scientific Data、EPMA Journal 等;主编及副主编眼科专著5部,参编专著8部,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奖励共9项。担任《中华眼底病杂志》、《眼科新进展》等期刊编委。△第一作者:胡亚柔暨南大学眼科学博士  眼科学博士,现就读于暨南大学。硕士及博士期间均从事眼底病专业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小儿及成人眼底病。累计发表 SCI 论文 8篇,其中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 SCI 论著 3 篇,主要发表于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等期刊。获得“暨南大学优秀毕业生”、“暨南大学优秀规培医师”、“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骨干”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 项。△第一作者:范梓欣深圳市眼科医院 眼底病科医师  眼科学博⼠,毕业于中⼭⼤学临床医学⼋年制,清华⼤学深圳国际研究⽣院-深圳市眼科医院联合培养博⼠后,从事眼科临床诊疗和科研⼯作,尤其专注新型诊疗技术研发。主持科研基⾦ 1 项,参与国⾃然⾯上项⽬、省⾃然及深圳市科创委项⽬多项。深圳市“医疗卫⽣三名⼯程”项⽬团队成员。以第⼀作者(含共⼀)发表 SCI 论⽂ 10 余篇,包括 Bioactive Materials、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等期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 项。
11条记录,每页10条记录,当前第1